第一次買自行車就上手(三)---選擇零組件
雖然以成車來說,所有的零組件都是出廠時就已搭配好的,不過若是可以先了解自己的需求,除了可以依需求尋找適合自己的車,若是成車的規格不是自己喜歡的,部分車店也可以接受購買時直接更換,再多付價差即可。
很多車友會問:「自行車到底貴在哪理?」為什麼一輛自行車,有的只要幾千元,有的卻要數萬元?一般來說,車架、避震器和變速系統正是造成自行車價差的主因,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有經驗的車友,一看到車子就能猜出大約的價格,其實是透過這幾項零組件來判別的。
車胎
車胎的選擇,要從車胎的寬度和胎面兩部分來看。車胎越寬,其接地面積越大,騎乘穩定性就越好;但車胎與地面接觸面積越大,摩擦力就越大,騎起來也就比較吃力。相對的,車胎越窄,摩擦力越小,騎起來越省力,但也較不穩定。
常見的胎面分為顆粒胎、舒適胎和光頭胎3種,顆粒胎因為花紋形狀有如巧克力,抓地力、排水性高,適用在較差的路況;舒適拍猶如汽車胎面,花紋間距較小,騎乘時較舒適,胎面滾動時的噪音也較小;光頭胎的胎面就如其名一樣平滑,因此滾動阻力最小,騎乘速度當然也最快。
輪胎尺寸通常標示在胎壁上,其標示方法為「輪胎外徑×胎面寬」,單位為英吋,如26×1.95,即表示是26吋輪徑,1.95吋胎面寬。通勤代步車多採用舒適胎,若作為休閒運動在柏油路面上使用,則要兼顧舒適、抓地力與耐穿刺,胎面可以選擇在1.5~1.8吋之間,若喜愛林道越野,則應著重車胎的抓地力,使用胎寬1.8吋以上以上的顆粒胎。
由於市面上許多登山車程車均搭配胎寬達1.95吋以上的顆粒胎,雖然安全性較高,但在柏油路面騎乘卻稍嫌多餘,也增加了阻力和滾動噪音,所以現在以休閒、運動為主要目的的消費者,很流行在購車時就直接更換胎寬較窄,胎面較平滑並加強防刺功能的舒適胎。
避震器
單避震或是雙避震?以登山車來說,這是消費者首先要考慮的。單避震指的是前避震,而雙避震則是前、後避震,如果其成者經常接觸到林道、越野等路況,或是非常注重舒適性,無法忍受一丁點路面震動,那雙避震會是好選擇。而對於一般運動、休閒車友來說,只要有單避震就足夠了,且單避震較雙避震車也相對便宜、輕量。
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,好的避震系統可有效吸收嚕面的顛簸和衝撞震動,但也會將踩踏時的力道照單全收,所以有鎖死(Lock-out)或調節功能的避震系統,可以在爬坡時暫停或調整避震器的作動,讓踩踏更有效率。
前避震指的就是避震前叉,其材質由輕到重為優力膠、油壓式和氣壓式,當然越輕的前叉就越貴,若作為休閒、運動之用,並在柏油路面騎乘,就不需要特別去更換前叉;若是經常接觸顛簸路面、競賽或爬坡,就可以考慮更換交高階的前叉。一般避震前叉依騎乘地形與行程長短可分為:越野XC用:80-100MM、全地形All Muntain:120-140MM、自由騎FR與下坡DH用:160-180MM。
座墊
不同的騎乘用途,座墊的設計和訴求都不一樣,依功能細分起來相當多,不過若以一般消費者的用途簡單來看,通勤代步車的騎乘距離一般來說都不會太遠,以耐用、經濟為主;而作為休閒運動之用,則要考慮舒適性,尤其若是長途騎乘,必須挑選較寬大舒適的坐墊;競賽型坐墊則較窄長、硬調,強調輕量化,讓車手在踩踏和變換姿是可以更靈活運用。
近年來許多醫學研究提出騎車可能會影響性功能,甚至導致不孕,但追根究底,都是坐墊惹的禍。傳統的坐墊前狹長後窄,與臀部接觸面積小,造成壓力集中在會陰部位,所以往往坐上半小時就麻痺了。因此專家建議,選擇前窄後寬的坐墊,且其成時間不要太長,才能保持下體血管通暢。
事實上,由於每個人的臀部大小不盡相同,因此要找到一個十全十美的坐墊很難,在選購坐墊時最好能先試坐看看。一般成車搭配的都是較舒適的坐墊,所以若騎乘覺得不舒服,也可能是坐姿的關係,或是坐墊高度、角度的問題,也可以請車店老闆指導改善,也可以加一層坐墊套會更舒服。
車架材質
車架材質從最早的鉻鉬鋼,進化到鋁合金,然後是複合材料的運用如碳纖維,其他還有鈧合金、鎂合金和鈦合金等,各有其特色和優缺點,各種材質擁有不同的特性,影響車架的重量、剛性、強度、騎乘感受、外觀和價格,最常見的車架材質有剛材、鋁合金和碳纖維三種,每一種有高低等級之分,所以價格的高低並非絕對的。
鋼材
鋼材是自行車最傳統的車架材質,現在仍為通勤車與鋼管公路車所使用,其車架的剛性、彈性、傳動性和穩定性都不錯,所以也有許多車有特別偏好鋼管公路車,但其最大的缺點則是相對重了很多。
鋁合金
目前市場上最普遍的材質,入門及進階車款多為鋁合金材質,優點在於重量輕,短時間的硬度和表現最佳,不會生鏽,而缺點則是幾乎沒有彈性可言,也由於其靈敏輕巧與高剛性,容易傳達地面震動而犧牲舒適性。
碳纖維
其最重要的特徵是輕量,近年來廣為進階及高階車款所採用,此外碳纖維的特色還有較具彈性(吸震佳)、騎乘感穩定、長途循跡持續感佳、舒適性高,但表面硬度不佳,當施予之外力高於其破壞強度時,會造成斷裂。
變速系統
變速的檔位越多,並不會讓人騎起來越快,多段變速的用意是在讓騎乘者依體能或路況,來調整變速,讓踩踏發揮最大效率。一般通勤代步車多使用10-18段變速,而休閒、運動則建議要有21、24段變速,若是要爬坡或競賽,當然就要選擇27、30段變速。所謂變速的段數,是指由左手控制的大齒盤與右手控制的飛輪相配合,所產生出來的齒輪比變化,例如大齒盤有3片,飛輪有9片,搭配起來共有27種齒比變化,就是27段。目前公路車最多為30段變速,登山車最多為27段變速。
完整的變速系統套件包括前撥鏈器、後撥鏈器、變速把手、大齒盤曲柄組、飛輪、鏈條、花鼓、煞車等等。以Shimano的登山車變速套件來看,等級低到高依次為:TOURNEY、ALTUS、Acera、ALIVIO、Drore、Deore LX、Depre XT和XTR,XTR就是車友口中的一級套件。
由於人們對於變速系統普遍有「越快、越輕、越精準」的要求,使的變速系統在自行車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,往往在自行車價格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;例如由台灣代理商三司達所提供的最新報價來看,其碟煞版一體式變速套件價格,XTR為NT$52,000,Deore XT為NT$29,000,DeoreLX為NT$21,000,Dere為NT$16,000,在比對各大成車品牌所搭配使用的成車售價來看,幾乎都超過成車定價的5成,因此也成為一般人辨別自行車等及最快速的方法。
各品牌變速套件等級 |
||||||||
|
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7 |
Shimano |
公路車 |
DURA-ACE |
ULTEGRA |
105 |
TIAGRA |
SORA |
2200 |
|
登山車 |
XTR |
XT |
LX |
DEORA |
ALIVIO |
ACERA |
ALTUS |
|
Campagnolo |
公路車 |
RECORD |
CHORUS |
CENTAUR |
VELOCE |
MIRAGE |
XENON |
|
SARM |
公路車 |
RED |
FORCE |
RIVAL |
|
|
|
|
登山車 |
X.0 |
X.9 |
X.7 |
X.5 |
SX4 |
3.0 |
|
資料來源:單車誌